回顧:08年那位背兒子遺體,走25公里回家的父親,後來怎麼樣了?

程祥林擦乾了眼淚,把兒子背起來,他們父子兩個要回家了。
從學校到家,有二十五公里,這樣一片混亂的情況下,自然找不到交通工具,只能靠步行。
程祥林背著兒子,並不覺得累,只覺得彷彿做了一場噩夢。
幾天之前,他剛剛和兒子一起在這條路上走過,那一次是送兒子上學來的,他們兩個人有說有笑,兒子已經快要長的比他還要高了。
可是,為什麼短短几天,那個會說會笑的孩子就成了自己背上冰冷的屍體了呢?
那些天,很多路上的行人都看見,瘦弱的程祥林,背著他的孩子,緩慢的走在歸家的路上,那是這場地震留給我們最慘痛的記憶之一。
對程祥林來說,這是他最後可以為兒子做的事情,帶他回家,好好安葬。
三、生活總要繼續 兒子去世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,程祥林走不出來,閉上眼睛,就看見兒子在廢墟里的慘狀。
直到和所有災后倖存者一起接受了心理疏導,程祥林才慢慢緩過來。
醫生和程祥林一起回顧了很多兒子以前的事,回憶著過去,程祥林的傷口也在慢慢癒合,他想起曾經自己和兒子擁有過的那些美好回憶,雖然兒子已經不在了,但自己既然死裡逃生,就應該帶著兒子的那份希望,好好的活下去。
災后,程祥林和很多在地震中受到喪子之痛的父母們認識了,他們都曾經歷過絕望,也都互幫互助,互相鼓勵,讓天堂的孩子不要為爸爸媽媽擔心。
12年過去了,汶川在全國的傾力援助下,已經重新建起了高樓大廈,恢復了城市的本來面貌,地震中那些廢墟殘垣早已不在。
但是建築可以重修,心中的傷痛卻很難撫平,讓人欣慰的是,程祥林也一直努力地走出來,前幾年,他和妻子收養了一個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,生活雖然曾陷入絕望,但如今也還有新的希望。
直到生死之際,我們才發現人是多麼脆弱的動物,地球的一次變化,對渺小的人類就是滅頂之災,命運何其殘酷,我們和很多人的相遇,也許就是此生最後一面。
但因為直到生命短暫,經歷過生離死別,我們才更珍惜生命,珍惜家人朋友,珍惜我們活著的每一天。
在我們還能夠呼吸和生活,還可以和我們最重要的人相伴時,我們要做的,就是抓緊此時此刻,過好每一天。
但人類又何其堅強,面對強大恐怖的天災,我們從未屈服,地震摧毀城市,我們便鑄造更堅固的城市,地震奪去生命,我們便盡量挽救生命,地震讓我們絕望,我們卻不斷找尋新的希望,永不屈服,永遠不會被任何災難打垮,這是人類與種種天災人禍抗爭幾千年,從未放棄的精神,生命脆弱,但我們的精神無人可以打倒。